|
|
|
|
开个攀岩馆 随时当头驴 |
|
【发布人:天骄运动】
【发布日期:2007/10/17】
【来源:TINGE SPORT】
【浏览人次:3682
】 |
|
“hehe,我是菜驴,10月15日去甘孜的灵雀寺,如有兴趣,请加QQ1523****”。秋季,是驴友们户外活动的最佳时节。昨日,记者在几家有名的旅游网站和户外运动论坛看到类似帖子,一些驴友正在热火朝天地发帖征集同伴。 说起驴友,他们平时与普通人无异,但背包为“驴”的时候,他们身上与普通人不同的烙印便显现出来,偏黑的肤色,巨大的背包,颜色鲜艳的冲锋服……他们三五成群,目的地总是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。他们登高山,攀悬崖,风餐露宿,以苦为乐。“花最少的钱,走最远的路,看最美的风景”。他们就是我们这座城市越来越庞大的群体——“驴友”。 见习记者 周峰 摄影 冯石 凭双旅游鞋 登上四姑娘山主峰 吴晓江,在成都攀岩界小有名气,7年前因一次偶然爱上了登山,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。他放弃了稳定的工作,开起了攀岩馆,随时还充当“头驴”(指领队,活动组织者)的角色。虽然攀岩馆时常入不敷出,但吴晓江却乐此不疲:“别的不图,咱图的就是简单快乐。” 1999年,在一家广告公司有着稳定工作的吴晓江,偶然间从一则杂志广告上看到了招集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消息,这让他惊喜不已。那时户外运动刚在成都兴起,即便简单的爬山露营,也刺激了不少人的神经。当时的装备只能用简陋来形容,穿起旅游鞋,背上行囊,吴晓江凭着一腔热情,随着七名队员来到了虹口生态保护区。在密林里搭营露宿,第一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,队员乐翻了天。虹口的金沱风景赏心悦目,第二天队员们登上山顶又是欢呼又是呐喊,高兴过头,却忘记了下山的路。已过晚上7时,队员们却还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山上“乱撞”。最后,吴晓江凭着自己的记忆,经过两个小时,将队员安全带下了山。此后,吴晓江又靠着一双裹上塑料袋的旅游鞋,带队登上了四姑娘山主峰。 雪山迷路 度过惊心动魄的一夜 吴晓江参加过多次山难营救,但2004年的一场登山经历依然让他觉得惊心动魄。那年8月,两个52岁的日本老人来到成都,其中一人的儿子曾在登雪宝顶时不幸遇难,为了纪念儿子,毫无登山经验的日本父亲毅然决定攀登雪宝顶,他们托人找到了吴晓江带队。那时,雪宝顶山顶上雪都已结成了冰,杜鹃花都被冰盖住了。登顶后,为了减轻负荷,他们用背包当“滑板”,双手扶着背包,身体趴在冰上往下滑。走着走着,他们迷失了方向,没能如期下山。 几人饥寒交迫,夹杂着冰碴子的凛冽寒风不停地吹打着他们的身体,夜越深,寒冷令人越难承受。看了看两位日本老人空荡荡的背囊,吴晓江咬了咬牙,将自己身上仅有的食物拿了出来,让老人吃下,以让他们能有体力下山,并通知山下的队员赶快接应。两位老人离去后,吴晓江坐在雪地上,看着头顶灿烂的星空,他感觉身体中所有的热量都已经随着寒风飘走,但他还是强撑着,拼命制止自己想要睡觉的冲动。那时,他能想到的唯一办法,就是打个雪洞过夜。好在七个小时后,山下的队员赶来营救,他终于脱险。现在想起,吴晓江仍有些后怕。但登山,已经成为吴晓江生命的一部分,他仍然乐此不疲地攀登着。 群落·人物 最想上的是珠峰 女驴友“流云”是一家酒店的白领,一身打扮个性又时髦,可是一上路就换了个人,变得很有力量。“玩的就是原生态。”“流云”已记不清共走出去了多少次,但她说话却很酷:“玩登山我上不了太高,一般在6000米的高度玩玩。”在朋友的带动下,她去了甘孜、阿坝和新疆,挑战了无数高山,“现在最想上的是珠峰”。 野外遇上志同道合的“摄狼” 蓝天白云,高山海子,袅袅炊烟,好不惬意。驴友“独行侠”是个柔弱的都市女孩,平时就喜欢摄影,背着20多斤重的摄影包行遍天下,是圈里有名的“摄狼”(摄影的驴友)一族。每次定好大概方向,便买张车票,独自出行。去年的甘孜之行,“独行侠”遇到了有同样的大包和摄影器材的驴友,两人一见如故,结伴同行进了一座大山,并在迷路的情况下互相鼓励走出了大山。二人此后成为好朋友。 延伸阅读 驴,是“旅”的谐音,代表户外运动。川西高原历来被全国驴友称为“驴友的天堂”,成都又是进入川西高原的集散地,很多驴友多在这里聚集。吴晓江告诉记者,驴友这个群体大多是24岁至4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,他们大多是IT人士、公司白领、公务员或者学生,有着相同的理念和价值观,聚在一起有共同话题。他们一般通过俱乐部、BBS、QQ等方式“拉帮结派”参与户外运动,费用AA制。 |
|
|
|